首页
搜索 搜索
资讯

古代温州最适合读书的地方在哪里?这些“书香宝地”值得你去打卡_速看料

2023-04-16 10:24:19 温州三十六坊

温州人自古爱读书。明人李诩在《戒庵老人漫笔》中赞叹明代首辅、温州人张璁:“张罗峰谓:‘四书五经,我俱读千遍。’是恁样用功……故其建立殊自伟然,不龌龊于末世局面。”清初,曾任浙江巡抚的纳兰常安,在宦游笔记中对当时温州人家家爱读书,甚至“士不入泮,终不订婚”的民风印象深刻。

温州人自古会读书。温州历来是个出读书人的地方,南宋淳熙状元陈亮曾感叹“人物满东瓯”,直到民国时期,江浙一带还流传着“做生意靠宁波人,打官司靠绍兴人,读书靠温州人”的老话。

温州自古就是一座极为重视读书的城市。历代名人发奋读书的地方,都被珍而重之地保留下来,冠之以“读书处”、“读书台”、“读书斋”之名,成为一种独特的人文历史胜迹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古代温州最适合读书的地方在哪里?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,本期,三十六坊君带你寻访温州那些“书香宝地”。

江心屿:王十朋读书处

读书台:在东塔院下,宋学士王公十朋未第时读书处,今废。——《孤屿志》清陈舜咨

科举名次:状元

古时,与温州城隔江相望的江心孤屿,是一处环境清幽、离尘不离世的读书佳处。岛上名寺众多、高僧辈出,历代以来,有不少温州学子在此借助苦读,最知名的一位便是南宋名臣、状元王十朋。

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;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。

江心寺门口最知名的这副对联,相传出自王十朋之手。江心屿东塔山脚还有一处“梅溪读书处”的石碑。王十朋当年在江心屿游学留下的两处遗迹,都是游客必至打卡点。

《孤屿志》中记载:“东瓯为王梅溪先生故里,其书屋旧址在孤屿江心寺之右,游览者必造。”

王十朋(1112—1171),字龟龄,号梅溪,乐清左原(今乐清梅溪村)人。他自小立志刻苦读书以求报国,17年间六赴太学,46岁时高中状元,一生以气节名世,是南宋爱国名臣,谥号忠文。

王十朋读书处

王十朋是南宋温州第一位状元,也是温州状元中名气最大的一位。连理学大家朱熹也对他极为推崇,不但亲自为《梅溪文集》作序,还将他与诸葛亮、杜甫、颜真卿、韩愈、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论。

他也是最受温州百姓爱戴的状元,民间流传众多与王十朋有关的传说、轶事,南戏才人还将他编排成为《荆钗记》的男主角。

状元郎的读书历程非常励志,而他未第时读过书的地方,也被后人记录和保留下来。除江心屿外,他的家乡乐清东塔山、雁潭东皋庵等处,都有王十朋读书于此的记载。在《和方叔见赠二绝》诗中,王十朋用“一舍萧然学有余,窗间遮眼尽文书”之句,描绘自己勤学苦读的场景。

王十朋在江心屿的读书经历,也为后世温州学子所景仰,不少人专门到此寻访,也有人效仿先贤,在江心屿借住读书。

如清代泰顺学者曾镛,就曾借住在江心屿馆舍,读书两年,并在王十朋读书台赋诗云:

事业文章第一流,梅溪应独有东瓯。

江天割断读书处,容我今年有得不?

或许是沾了读书台的灵气,曾镛的学业进步神速,不久就选贡入太学,每次考试都位列前茅,名振一时。

历代吟咏王十朋读书台的诗文众多,如清代曾燮《寻梅溪先生读书台》诗:

闻道高楼十二梯,更从何处访梅溪。

好峰缥渺书声寂,衰草深沉曙色迷。

半角残碑迷曲径,一泓秋水拍长堤。

白岩今日还萧索,江鸟隔烟空自啼。

仙岩:陈傅良读书处

读书台:宋宝謨阁待制陈止斋先生读书于此,凿盥手盂于崖畔,今尚存焉。——《仙岩山志》民国张扬

科举名次:省试第二名

明代礼部左侍郎、人称“榜眼王”的王瓒,在《游仙岩》诗中写道:“我慕止斋非一日,摄衣更到读书台。”表达对先贤陈傅良的敬重和仰慕。

除了江心屿,仙岩也是古时温州另一个名声极大的读书佳处。仙岩位于大罗山西麓,早在唐代已是温州知名风景名胜之地,历来文人吟咏颇多,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留下《舟向仙岩寻三皇井》一诗;唐代杜光庭将其列入“天下第二十六福地”;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《绿》,更让仙岩梅雨潭家喻户晓。

陈文节公祠全貌

这样一处距离温州城不太远的山水灵秀、人文荟萃之地,毫无意外地成为历代学者钟情读书之地。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陈傅良在此读书的经历,让读书台成为仙岩一处重要人文景观。

陈傅良(1137—1203),字君举,号止斋,瑞安县帆游人,人称止斋先生,南宋著名学者。他青年时曾以教书为业,后中进士,官至宝谟阁侍制,卒谥文节。陈傅良是永嘉学派代表人物,为学主张“经世致用”,反对性理空谈。宋光宗曾赐联:“东瓯理学无双士,南宋文章第一家”,高度评价陈傅良的成就。

陈傅良曾创办仙岩书院,从学者常数百人,学生中著名的有蔡幼学、曹叔远、钱文子等。陈傅良与学生蔡幼学还曾演绎一段科举佳话:乾道八年(1172),陈傅良、蔡幼学同中进士,蔡幼学为省元,陈傅良次之。第二年,陈改用赋,冠监举,而幼学为经魁,“一时师弟子雄视场屋,莫不歆艳”。曹叔远是瑞安许峰(今曹村)人,官至徽猷阁待制,是宋代方志学的重要人物。

陈傅良在仙岩留下众多踪迹,如止斋祠、读书台、仰止台、仰止亭等。相传朱熹曾慕名来到仙岩拜访陈傅良,交流学术。朱熹还在仙岩书院讲学,并留下“溪山第一”“开天气象”“东南邹鲁”等墨宝。

梅雨亭上一处屋状岩石

陈傅良读书台具体位置在哪里?民国《仙岩山志》称其在“梅雨亭上行百余步,有岩高大如屋”。明王叔杲《仙岩寺记》则记载:“台表有巨石如砥,形状若屋,旁有小石盂,可注水盥手,据传为止斋亲手所凿。”明人黄思亲提到,“读书处悬崖百仞,为台一区,盥濯有盆,烹茶有灶,皆因岩凿成。台毁,遗址盆灶悉在。”瀑布潺潺、书声琅琅,可以想见当年一代大家陈傅良在此读书时之场景。

或许是为了延续大儒之文脉,后人在读书台边建了很多文化建筑。如今仙岩山积翠峰下、虎溪桥北首的陈文节公祠,最早名为止斋祠,始建于明弘治年间(1488—1505),原址在梅雨潭旁“读书台”。明万历十二年(1584)重建时迁于今址,清同治六年(1867)重修时改名为陈傅良祠。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。

陈傅良在仙岩书院还搜集书籍,与学生共同研习探讨,他在《迁仙岩书院于屋西有怀同志》诗中写到,“作屋皆三益,藏书可万家”。他还写有《月夜书怀诗》,描绘山中读书的岁月:

送客门初掩,收书室更虚。

新篁高过瓦,凉月下临除。

妇病才扶杖,儿馋或馈鱼。

今朝吾已过,莫问夜何如。

自陈傅良在仙岩读书、创办仙岩书院之后,仙岩一地书院汇聚,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之所。宋孝宗淳熙间(1174—1189),木砺在仙岩建“梅潭书塾”,延请陈傅良执教。明代首辅张璁未第时,也将仙岩书院作为自己的读书之处。嘉靖六年(1527),张璁在仙岩慧光塔前创办罗山书院,由于办学成绩斐然,明世宗嘉靖皇帝钦题“大开贤门”四字予以表彰。此后,张璁外甥王叔果、王叔杲兄弟,于仙岩寺左建华阳精舍(书院)。明嘉靖年间,瑞安县令刘畿在仙岩创办心极书院。  陈傅良在仙岩的读书台,也成为后世学者文人到仙岩旅游打卡的重要景点,他们纷纷作文赋诗,表达对这位永嘉学派先贤的景仰之情。如明代李灿箕《读书台》诗云:“书带萦青玉彻成,赋悬五色斗山名。月明十里松吹籁,恍听藜光映读声。”明弘治《温州府志》的编纂者之一蔡芳也写过《游仙岩有怀陈止斋先生》。

瓯风社在仙岩陈傅良读书台拍摄的仙岩雅集图

1936年,为纪念瓯风社成立三周年,瓯风社全体同人在仙岩陈傅良读书台拍摄“仙岩雅集图”。参与者有刘绍宽、王理孚、黄式苏、高谊、梅冷生、陈闳慧、池志澂、林损、孙延钊、宋慈抱等16人。刘绍宽对这次雅集摄影留念,曾赋诗一首:“止斋遗有读书台,想见当年讲席开。伊洛危微宗未坠,永嘉经制学弥恢。渊源追溯思前辈,薪火能传待后来。诒善祠空《求志》歇,吾侪登眺几徘徊。”

开元寺:王瓒读书处

芙蓉书院:郡习礼坊东北芙蓉里旧有芙蓉亭,又有白圭池,明王文定(王瓒)读书处,因名芙蓉书院。——《瓯乘补》清黄汉

科举名次:榜眼

温州古城的开元寺,始建于东晋太宁二年(324),是温州有史料记载最早的寺院,位于今公园路东南大厦一带。开元寺历代高僧辈出,唐代高僧永嘉大师(宿觉大师)曾在此出家,日本高僧圆珍大师学法经过温州时便是留宿于开元寺。开元寺距离华盖山、积谷山不过数百米,紧邻府学、县学,风景秀丽、闹中取静,成为学子最佳读书处也在情理之中。

开元寺旧址

特别是因为明代,开元寺因为两位名人王瓒、张璁都曾在此读书,也成为城中“最红”读书处,并演绎出“芙蓉五月先发”的轶事。

王瓒未入仕前,一度寄宿开元寺僧舍苦读。王瓒(1462-1524),字思献,号瓯滨,今龙湾区永中街道殿前村人,谥号文定。王瓒人称“榜眼王”,是明代温州科举名次仅次于状元周旋的一位,五马街一带曾立“榜眼”、“祭酒”、“尚书”三个牌坊以示纪念。

木芙蓉花

弘治八年(1495)五月,开元寺木芙蓉盛开。木芙蓉本是秋季八月开花,那年却提前在夏季开放,时人视为瑞兆。王瓒为此写下了《芙蓉五月先发》一诗:开元寺里木芙蓉,八月花开五月红。欲与碧桃争发达,超然不肯待秋风。

就在当年,王瓒考中举人,次年参加会试考中进士、殿试又被钦点为一甲二名榜眼。王瓒读书处从此被称作芙蓉书院,“芙蓉五月先发”也成为一段祥瑞佳话。明代内阁首辅李东阳,写有《永嘉芙蓉书院》诗赠王瓒,其中有:“芙蓉自是秋江花,含风浥露蒸红霞。谁教五月发奇秀,不道人间有岁华。永嘉郡中花满县,开元寺里寻常见。胜事犹传乙卯年,清标已作冰霜面。鹿鸣有宴歌嘉宾,雁塔题名及早春。共言此瑞不虚应,果有人杰占花神。”之句。

或许是王瓒高中榜眼令开元寺从此成为科举福地,不少学子纷纷在此读书。比王瓒小13岁的明代内阁首辅张璁,也有在开元寺读书的经历。

松台山麓纪念张璁的三牌坊

张璁(1475-1539),字秉用,号罗峰,浙江温州府永嘉县(今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)人,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。张璁写下“忆共开元寺,读书长闭门”的诗句,回忆与同窗项尚端一起在开元寺读书的静美岁月。因为爱竹之高节,张璁还在借宿的僧舍旁盖了个亭子,并环亭栽竹取亭名为一竹亭。辞官归田后,张璁在贞义书院旁新建一座万竹亭,写下散文《万竹亭记》以记:“余始读书于开元僧舍,作石亭,今作万竹亭……”

参考材料:

《瓯乘补》清黄汉

《孤屿志》清陈舜咨

《仙岩山志》张扬编纂

《浅析明代温州书院》胡念望

《两宋温州书院与永嘉学派的关系探析》陈安金赵飞跃

《张孚敬文集》张璁

原标题:古代温州最适合读书的地方在哪里?这些“书香宝地”值得你去打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