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全媒+丨沙从哪来?为何回流?为何难“根治”?——今春沙尘天气频发三问
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题:沙从哪来?为何回流?为何难“根治”?——今春沙尘天气频发三问
黄垚、黄伟
黄沙漫天、卷“沙”重来,这个春天,多地频繁受到沙尘天气困扰。今年以来,我国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过程,沙尘出现时间早,过程次数为近10年同期最多。
【资料图】
据中央气象台环境气象室主任张碧辉介绍,目前正在持续的沙尘天气过程为今年以来第二强。截至13日,本次过程影响覆盖20余个省(区、市),影响面积达到460万平方公里;内蒙古、山西、河北、北京等地出现沙尘暴,内蒙古局地出现强沙尘暴。
“今年第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发生在1月12日,首发时间较常年偏早32天。”张碧辉说,从次数看,截至目前已出现8次,较常年同期偏多2次,为近10年来最多。
沙尘天气发生频繁,“源源不断”的沙尘到底从何而来?
这是4月10日下午拍摄的哈尔滨市主城区一角(无人机照片)。当日,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天气。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
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周春红表示,全球大气是连续的整体,起源于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会影响欧洲,也会通过大西洋影响北美,而东北亚的沙尘暴会影响蒙古国、中国,向下游走会影响韩国和日本,也会往太平洋传输。
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分析指出,近期沙尘天气过程起源于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,蒙古国南部的沙尘在途经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时,沿途沙尘得到补充,强度进一步增强。
卫星监测数据显示,今春内蒙古积雪主要覆盖在其东北部,3月以来内蒙古积雪覆盖面积约为23.9万平方公里,与2022年同期的66.5万平方公里相比明显偏小。同时,大部分区域的积雪覆盖日数与过去2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也显著偏小。
这是4月10日下午拍摄的哈尔滨市主城区一角(无人机照片)。当日,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天气。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
“从积雪前期覆盖状况来说,不利于抑制沙尘源地起沙。”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服务中心首席王新说。
同时,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沙源地。2022年植被生长季蒙古国降水较近20年同期偏少,沙源地植被覆盖较差。今春前期气温回暖导致冻土层沙土快速融化,在一定大风条件下,造成沙源地的沙尘多次输送至我国。
监测显示,4月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过程载沙量相对较大,偏西风较强,影响我国的时间相对更长。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,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均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,湖南北部、江西北部、浙江中北部,甚至福建北部均受到沙尘明显影响。
按照以往的情况,沙尘南下入海后便一去不复返,但自11日夜间开始,它杀了个“回马枪”,北方多地遭遇沙尘二度影响。
此次沙尘天气为何回流?
专家表示,冷空气东移南下后,沙尘随气流一路直抵西北太平洋。但冷空气入海后,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始受到高压后部偏东风影响,导致输送到西北太平洋上空的沙尘与中东部还未沉降的沙尘,在偏东风作用下又一路北上,再次传输到我国境内。此前沙尘回流多发生在东北地区,此次发生位置相较于以往偏南。
据中央气象台预报,本周末京津冀、东北地区沙尘天气将减弱缓解,但西北地区等地仍将维持黄沙漫天的状态。此外,4月20日前,北方地区没有明显降水天气过程,沙尘将频繁出没。
不少公众有疑问:沙尘天气给大家带来诸多困扰,为什么不能将其“根治”?
张碧辉表示,沙尘天气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自然现象,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,客观上会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,其对酸雨的中和、海洋的物质能量补充等都有一定作用。
剧烈的沙尘天气通常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,防沙治沙一直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。周春红表示,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的沙尘源区分布在发生变化。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,沙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。比如曾是重要沙源地的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,如今很少发生沙尘暴;但对于永久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来说,植被很难生存,沙尘暴仍时常出没。
实践证明,人类可以通过“管理”沙漠、造林种草来减少沙尘暴影响。
4月10日,车辆在呼和浩特街头行驶。当日,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天气。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
我国提出到2030年,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.86亿亩、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0.9亿亩。内蒙古东部及京津冀山地丘陵、库布其沙漠及毛乌素沙地、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、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绿洲区、塔克拉玛干沙漠及绿洲区、柴达木盆地沙漠及共和盆地、西藏“两江四河”河谷等7个区域为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建设区域。
专家表示,荒漠化防治不是一蹴而就,未来仍需要加强植被修复,减轻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沙尘暴危害,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,共同治理沙尘暴这一全球性问题。
4月10日,市民在呼和浩特市街道上骑行。当日,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天气。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
“蒙古国‘种植十亿棵树’计划启动后,我国积极支持并同蒙古国开展防治荒漠化项目合作,能更好帮助境外沙尘源地的植被恢复,减轻沙尘暴的危害。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吴波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