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资讯

广州变“城中村”的古村,七夕是“女子”节日,游客:古人相亲?

2023-08-20 13:25:55 腾讯网


(相关资料图)

如果你是爱生活、爱旅行、爱美食,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!

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乞巧节,又是中国的女儿节、七姐诞,最早来自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有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”的记载。这一天是女子的盛大节日,民间的传说在这一天,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,所以古代女子在这一天会仰望星空,为牛郎织女祈福,又因为织女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仙女,凡间女子在祈福的同时,也在这一天晚上向织女乞求智慧、巧艺、美满的爱情和婚姻,现在,人们又赋予了这一天中是中国情人节,现代人在这一天,情侣们会做一些充满仪式感的事情,例如约会、看电影、共度晚餐……等,除了这些外,在这个特别的日子,你是否想过与你心爱的另一半,用心感受“乞巧节”的各种传统习俗呢?如果有这个想法,珊珊三丫头建议不妨来到这个被称为“中国乞巧第一村”的珠村,感受乞巧节的传统文化。

珠村,建于南宋绍兴元年,因为村子旁边有三座圆圆的小山岗,因此得名珠子村,后来简称为“珠村”,曾是一个充满水乡风情的古村落,现在,随着城镇化的推进,珠村已成为广州天河区一个典型的“城中村”。但是,已变成城中村珠村,依然保留过“乞巧节”的习俗,并且是目前国内“乞巧节”习俗保留最完整和特色最鲜明的地区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“乞巧节”的来临,珠村就会成为人们目光的聚焦点,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与旅游,甚至许多海外乡村会赶回来参加这个传统的节日!可以用盛况空前形容。

珠村自古就有过乞巧节“摆七娘”的习俗,在清朝珠村出的举人潘名江写下了《珠村七夕吟》,生动地描述当年珠村过乞巧节状况:珠村大祠堂,要摆大七娘。小女勤乞巧,男儿换靓装……,从诗中,我们感受当年乞巧节:村中的女子就会秀巧手,男子就会借物看人,遇见钟情者就便托媒说亲,“摆七娘”就成为了一座婚姻的桥梁。

珠村的女子们,在七夕前的两三个月开始准备乞巧节,用彩纸、通草、线绳、彩绸、芝麻、米粒等,编成各种神奇精巧的小玩意,如斋塔、芝麻香、鹊桥景观、七娘盘、七夕公仔等,还会预先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盆子内浸泡,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七夕工艺系列作品。到七月初六当晚,姑娘就用水洗发沐浴,悉心梳洗打扮,到了晚上十一点(传说是织女下凡的吉时),她们就点起“拜仙禾”中间的油灯,焚香点烛,对星空跪拜“迎仙”,至五更,要连拜七次。拜完后,女子们就持绸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,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,就被称为巧手……之后乡亲们就会结队到各家参观乞巧陈设,青年未婚男子会进入拜仙厅与女子们搭讪,媒婆穿梭其间,撮合着姻缘,颇有“情人节”的氛围。游客了解这些习俗后,会感叹:古人原来这样相亲结姻缘的。

现在男女认识的途径和方法多了,就不需要靠乞巧节来撮合着姻缘,所以现在许多地方已难见到过乞巧节,但在广州珠村,乞巧节的隆重的仪式被保传了下来,每年都会有摆巧、拜仙、乞巧、吃七娘饭、看七娘戏……等一系列的仪式和内容,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乞巧文化节,珠村由此也获得了“中国乞巧第一村”的美誉。

在今年,乞巧文化节会以更多的形式呈现,开幕式是在珠村的七夕文化广场,有乞巧拜祭仪式、笄礼,另外还有各种文艺汇演、民俗表演……等多种形式,呈现传统地道的乞巧庆典。接着,在乞巧苑会开展七夕游园会,通过“七巧”沉浸式观赏体验,让市民感受乞巧传统文化的氛围。最后,还有云游非遗博物馆,非遗创意市集,摆七娘、拜七娘、睇七娘仪式……节目非常丰富多彩,力求让更多市民游客参与其中,让人们可欣赏、可品尝、可体验、可聆听……让传统民俗文化被看到、被了解、被喜爱、被传播。

整个乞巧文化节会连续举办七天七场主题系列活动,以天河珠村七夕文化广场为主会场,另外还设了多个分会场,包括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、乞巧苑、明德堂、与亨美术馆、琪林里文旅产业园、棠下智汇park,还会联动广州塔、正佳广场、合利天德广场、与亨美术馆、广州购书中心、翌方181创意园、棠下智汇park等活动会场。以珠村传统乞巧活动为“点”,以各大商圈配套活动为“线”,在七夕文化广场连续七天举行不间断的文化活动,所有这些,都会让你感受到领略原汁原味的岭南市井风情,非常有意思。

最后,来到珠村参加乞巧文化节外,还可以在村中走走,这条充满历史的村子,虽然已成为城中村,但依然保留了多处的文物建筑,其中包括潘氏宗祠、环翠潘公祠、梅隐潘公祠、恒上潘公祠、仁可潘公祠、礼可潘公祠六座宗祠,另外还有以良潘公祠、沂江潘公祠、宦斯潘公祠、可四潘公祠、渭南潘公祠、伯祥潘公祠、谛长钟公祠、东溪家塾和北帝庙等古建筑,非常值得细细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