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资讯

吴晓波:“失散”回来的师妹-环球快看

2023-06-19 10:57:43 顶端新闻

“如果说,商业有美好的部分,这应该便是全部的所在了。”

文 / 吴晓波(微信公众号:吴晓波频道)


【资料图】

英爽一直管我叫“师兄”。这是正儿八经的师兄,我们同校同系同专业,只是她入学比我晚了十年。

英爽毕业后就进了媒体。她是一个勤奋的记者,跑文教线,干到过《南方都市报》的首席。我见到她的时间是2014年的秋天,那时候她跳槽去了腾讯的大粤网,我到广州,她对我做了一次专访。

闲聊的时候,英爽有点害羞地跟我说:“师兄,我也做了一个公众号。”

她的公号叫“大米和小米”,大米是她,小米是她的女儿,公号的内容是关于儿童自闭症。

2007年,英爽生了小米,一年多后,她发现女儿沉默寡言,似乎有自闭症的倾向。作为妈妈的她吓坏了,于是带着小米四处寻医问药。便是在这一过程中,她发现中国存在着超过1000万的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,其中,12岁以下患者200万,儿童发病率约为1.4%。

在当时,中国的儿童自闭症训练和症疗机构非常虚弱。英爽在为女儿奔波的时候,接触了港台和日本的专家,自学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。于是,她在广州发起了一个叫四叶草的NGO组织,把几百个自闭症儿童的妈妈聚集在一起互助互学。

2014年9月,在自媒体热刚刚兴起的时候,姜英爽创办了“大米和小米”公众号。她见到我的时候,公号已经发了60多篇稿件,有了4000多个订户。在当年,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号。

大米和小米创始人姜英爽

在聊天的时候,英爽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:“师兄,我应不应该辞职专门干这个事情?”

就在跟英爽分手后的2014年11月,我在自己的频道上做了一件事情:捐出我的100万元图书版税,搞了一个巴九灵创业公益金。

那时,“双创”如火如荼,我的想法是,用这100万元公益金资助10名青年创业者,申请人需出生在1980年以后。这是一笔三年期的无息贷款,公益金回笼后,将如水循环,继续资助其他创业者。

文章发布后,后台收到了上千份申请书,项目五花八门。有一天,英爽给我发了一条微信:“师兄,我也想申请你的资助金。但是,我是1976年出生的,你能破一个例吗?”

然后,我收到了她发给我的商业计划书。今天,为了写这篇专栏,我特意打开邮箱,居然还真的找到了当年她发我的PPT。

当年的PPT

商业计划书有26页。姜英爽构想用互联网思维,“把所有专家一网打尽——涵盖专家、训练师、家长、政府等多方资源,实现普惠性的在线资源共享和个性化的会员服务。”

PPT的最后一页是一句自我激励的鸡汤:“既然选择在路上,那就风雨兼程。”

英爽对我说:“师兄,如果有了这笔钱,我就下决心辞职创业了。”

我也没想那么多,就是觉得这位师妹要干的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,索性在她的屁股上踢一脚,把她踹下海算了。

这件事情一晃就过去八年多了。当年启动这个创业公益金的时候,我写的那篇专栏的标题是:“你若不成功,我们不答应。”

现在看看,真是一个可笑而天真的“承诺”。

这些年里,连我自己在这条路上都走得磕磕碰碰,有的时候更灰头土脸,意兴阑珊。被我资助的那十位年轻的创业者,后来大多都失散于江湖,没了联系,应该也没有如愿以偿地成功。

我的这位英爽师妹,在2016年底的时候倒又联系过一次,她在深圳开出了第一家线下的儿童自闭症干预训练中心。她来电问我:“项目想要融资,师兄你能不能参与一下?”我派一位同事去看了一次,回来告诉我,项目很早期,前景看不清楚。

后来的这些年里,各自奔忙,再无联络,我换了手机,把她的微信都弄丢了。我只偶尔断续听说英爽还在坚持她的“大米和小米”,好像做得挺辛苦的。

再一次见到我的这位师妹,就是在上个月了。她和一位同事赶来杭州看我,见面还是那一声亲密的“吴师兄”。

我已经记不起她当年的容貌了,只是觉得应该老了一些,不过,神情好像改的不多,还是那个细语柔弱的样子。

英爽告诉我,“大米和小米”已经在北上广深和杭州等城市开出了二十多家训练中心,有1600多名员工,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儿童自闭症诊训机构。公司也先后融资四次,融资额高达数亿元。

大米和小米儿童成长中心实景

英爽来见我,没别的事,就是要还我那10万元钱。

我请她在食堂吃了一顿饭。也没有问太多公司上的事情,她一直在絮絮叨叨地跟我吐槽,前些天,她写了一篇稿子,编辑同事认为“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业务”,居然不让她发表。

“师兄,你说这是什么事呀,他们竟敢不发我的文章。”

只是说到自闭症专业的时候,她的表情是坚定和热诚的。她告诉我,公司一直在烧钱,烧在哪里呢?是进行专业医师的培训。“儿童自闭症的治疗,需要一对一的服务,我们太缺人才了,必须把这支队伍拉起来。”

小朋友在大米和小米进行康复训练

送别英爽的时候,天已经暗下来了,望着她兴冲冲远去的模糊背影,我突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。

你永远不知道生活会给你一颗怎样的糖果,你永远不知道“途经”的意义。

这个时代把每个人推进一个巨大的漩涡,在身不由己中裹挟前行,失散是宿命,再遇是幸运。很多“后来”,其实是没有后来的,即便有了,也往往出人意料。

英爽还在怀念当记者的那些日子,还想自由的写文章,但是,她已经回不去了。这样有不好,这样也很好。她的那点善念,成长为理想,理想固化为一个可持续的项目,项目造福于万人,也成就为事业。如果说,商业有美好的部分,这应该便是全部的所在了。

我对英爽说,那10万块钱就捐给下一个创业者吧,他是谁,你决定。

“承诺”终将落空,接力或可延续。

本篇作者 | 吴晓波 | 当值编辑 | 唐诗语

主编 | 何梦飞| 图源| VCG